2003年,为配合城市发展建设需要,一支考古队来到泉州法石港,对法石港内的江口码头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这一次发掘,便发现了宋元时期的青白、酱釉瓷片等出土文物,也让江口码头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江口码头由文兴码头和美山码头组成,这里地处江海交汇的咽喉地带,内航可沿江进城,外航可扬帆出海。至今,它还在晋江沿江水域航运中发挥着转运功能。
抢救性考古发掘的结束,只是江口码头历史研究与展示的开始。人们从历史的记载中,找到了江口码头与法石港昔日的辉煌。彼时的法石,人烟辐辏、店铺林立、番货荟萃,一片繁华,以独特的“地利”和与宋元泉州对外交通贸易鼎盛的“天时”,成为了海外客商贸易的交流要道,与石湖码头等共同构成了古代泉州聚群港的格局。
此外,法石还曾是阿拉伯商人的集居之地。执掌泉州市舶司的阿拉伯人蒲寿庚,私属海舶甚多,经营海外贸易数十载,也曾沿袭波斯商人在海岸高处建楼望舶的做法,在法石宝觉山上建“海云楼”,以瞭望遣发海外之船进出。
晋江江面波光粼粼,一座宝箧印经塔矗立于文兴码头边。站在这座古代镇风塔旁,仿佛能看到昔日各国船舶在涨海声中装卸吞吐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