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7月16日电 (记者 袁秀月)“文化遗产是文明的一种表达,文物亦是传承历史和文明的载体。”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曾如此形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我国文化遗产资源家底丰厚,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大国。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此我国已拥有56项世界遗产,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拥有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58个,备案博物馆6183家;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总共42项,位列世界第一。
在中华大地上,散布着无数的文明瑰宝。与此同时,这些年来,保护文化遗产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十三五”期间,我国完成6.2万件/套国有馆藏珍贵文物保护修复,良渚、鼓浪屿、泉州申遗成功,18个省份将文物保护纳入公益诉讼范围……2016年,浙江泰顺廊桥被洪水冲毁,当地开启一场万人救桥的行动。
文化遗产不仅关乎过去,还关乎现在与未来。“这些世界遗产历史悠久,有的甚至是旧石器时代的遗产,良渚遗产已经5300年。我一直认为它们是有生命历程的,不但有过去辉煌的历史,也应该在今天健康地走向未来。”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曾如此表示。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同时文化遗产也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世界交流,推动文明互鉴。
正如陕西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侯宁彬所说,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年绵延不断,就是因为华夏儿女一直秉承着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心态。所有积极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吸收,然后结合中国实际让它发扬光大,再传播到世界各地。
近年来,中国已在6个亚洲国家合作开展了11项历史古迹保护修复项目,与亚洲14国联合开展20余项联合考古合作;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进历史古迹保护修复合作,实施项目从“一国一处”拓展到6国11处。
巴西文化部长梅内塞斯曾表示,拥有古老文明的中国,是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典范。希望进一步加强巴中两国文化交流,深化双边文化合作。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希腊前总统帕夫洛普洛斯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非常感谢中国在文明对话方面作出的贡献。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牢固纽带。相信,通过保护遗产瑰宝,与不同文化对话,促进国际交流合作,中国与不同国家间的文化碰撞与融合,将共同续写美美与共的文明佳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