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10日电 (吴侃 金旭)10日是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日,回望革命历程,华侨对辛亥革命的成功功不可没。侨务专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孙中山曾赞誉“华侨乃革命之母”,这是对华侨在辛亥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功勋的高度概括和肯定。
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张春旺说,孙中山先生认为海外华侨是革命运动最有力的支持者,他的40年革命历程中约有一半的时间奔走于海外华侨社团、留学生和侨领之间,在海外华侨中做教育启蒙、宣传鼓动、组织策划的革命工作。
张春旺表示,回顾辛亥革命的历史,华侨在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每一个阶段、每一次行动中都曾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为革命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说,华侨是革命团体的积极参与者,1894年兴中会成立,之后发展到300多名会员,其中200多人为华侨;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此后华侨革命者组织同盟会分会和通讯处,形成了“凡有华侨所到之地,几莫不有同盟会会员之足迹”的局面。
他称,华侨是革命思想的积极宣传者,他们创办革命报刊杂志,为革命的成功作了重要的思想和舆论准备,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在海外创办了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其后在东南亚、美国等地,革命报刊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华侨也是革命起义的英勇献身者,他们追随孙中山奔走革命,多次参加武装起义,不惜为国捐躯。”张春旺举例,从1907年5月至1908年4月,在孙中山直接领导下,同盟会在华南沿海和沿边地区连续发动6次武装起义,华侨成为起义的重要骨干;1911年4月,赵声、黄兴等人在广州领导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31人为华侨。
福建社会科学院华侨华人研究所副研究员廖萌表示,在经济上慷慨助饷,也是华侨对辛亥革命重要的贡献之一。“历次起义的枪弹费、革命组织的活动费、创办报刊的宣传费等,绝大多数都由华侨提供,据不完全统计,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仅华侨捐款就达700至800万港元。”
“华侨群体中各阶层、各行业人士为支持孙中山可谓不遗余力,提供了数额巨大、源源不断的经费资助。”廖萌举例,他们将辛苦挣来的积蓄毅然捐献,涌现出许多感人之举,檀香山侨商邓荫南变卖产业充当起义军费;南洋华侨谢逸桥、谢良牧为支援革命不惜倾家荡产;菲律宾华侨林景书收缩产业,为革命筹集50余万元菲币......
“回溯历史,中国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转折背后都有海外华侨华人的身影。”廖萌表示,正是在爱国爱乡的精神品质和强烈的根亲意识的指引下,华侨为辛亥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拼尽全力。
张春旺认为,华侨在辛亥革命中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矢志不渝、追寻真理的坚定信念,毁家纾难、勇于献身的牺牲精神,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今天我们追忆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更要深切怀念无数为了国家解放、民族复兴不懈奋斗、英勇牺牲的华侨志士仁人、革命先烈。”
“抚今追昔,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中国现代化的理想正在逐步实现。”张春旺表示,相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中,海外侨胞一定能够发挥新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