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侨务资讯

归侨“愚公”郑文泰:从亿万富商到林间“农夫”

2019年01月10日 09:11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 ↓小

1月4日,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2018‘侨鑫杯’全球华侨华人年度评选”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2018全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在现场揭晓。图为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左)为海南万宁兴隆热带花园董事长、印尼归侨郑文泰(右)颁奖。中新网记者

    1月4日,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2018‘侨鑫杯’全球华侨华人年度评选”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2018全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在现场揭晓。图为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左)为海南万宁兴隆热带花园董事长、印尼归侨郑文泰(右)颁奖。中新网记者 翟璐 摄

  中新社北京1月7日电 题:归侨“愚公”郑文泰:从亿万富商到林间“农夫”

  作者 马秀秀

  灰白的须发、黝黑的皮肤、微微卷起的黑色裤脚还沾着些泥土。记者很难将眼前这位年过古稀的朴素老人与昔日的富商身份联系在一起。更难以想象的是,在貌似“落魄”的背后,是他自我选择的“愚”样人生。

  他叫郑文泰,是海南万宁兴隆热带花园的创建者。近27年如一日,他拿出上亿身家,将沙化贫瘠的上万亩荒地野坡改造成了鸟栖虫鸣的绿色乐园。

  日前,郑文泰荣获“2018全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称号。在颁奖典礼前夕,他接受了中新社记者的专访。

  1945年,郑文泰出生在印尼。自幼家境殷实的他,先后求学北京、海南、香港和台湾,后移居香港,进入建筑设计、酒店经营管理行业,成为一名商人。

  郑文泰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据他所言,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他所经营产业的年收入已经上亿元人民币(下同)。然而,流水般的钱财并没有带给他真正的快乐。

  1992年,一场大病差点让郑文泰撒手人寰。“钱财乃身外之物。”郑文泰说,生病的经历让他开始考虑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留下来,是要完成该做的事。”

  “不能让建筑取代环境。”在建筑设计行业深耕多年的郑文泰说,他历来反对“先发展后治理”的理念。于是他卖掉在香港、广州等地的产业,与兴隆华侨农场合作,在5800亩的荒地野坡上启动热带雨林修复工作。

  郑文泰与兴隆华侨农场的缘分,可谓久远。1964年,19岁的郑文泰在华侨大学热带植物专业学习。彼时的他,自愿“下乡”到兴隆来看中国的热带植物。

  郑文泰说,不管是出生环境还是后来课程学习,都让他与植物有了深入接触。“身边少有人像我一样,对此接触这么多,所以我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

  郑文泰口中的责任,不只是为子孙后代留一片绿色,更是为了感恩。“党和国家历来关注侨界成长,保护生态也是为了回馈国家。”

  把荒地野坡改造成热带雨林,显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郑文泰和诸多专家顾问、工作人员一起,普查热带北缘多区域的地质、水文、森林植被、物种资源以及热带雨林的生态结构,从自然界里找样本、找蓝本来丰富兴隆热带花园的物种。

  他们从风小、抗旱能力强的山脚下开始,引种、育种、扩繁,进行林相结构恢复,像攻城拔寨一般,将绿色一步步、一片片延伸。

  有一次,郑文泰在寻找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濒危物种“海南苏铁”时,不慎从悬崖上跌落,腿被摔伤,几个月内只能蹒跚行走。“海南苏铁”引入不久,又因为强台风袭击,许多树木被拦腰折断,郑文泰想都没想,立即带领大家重新种植。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兴隆热带花园面积已扩大到约1.2万亩,涵盖物种4000多种,许多濒临灭绝的植物在这里得到迁地保护、繁殖,并形成群落,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逐渐恢复。

  “热带雨林修复大概需要四百年。”郑文泰说,与之相比,27年的历程很短,“但起步总比不做好。”

  郑文泰不敢停歇。每天清早起床,他在花园里巡查一圈,然后和工人们一起劳作,直至太阳下山。他说,保护生态需要永不停止的接力赛,而他正与时间赛跑,用余生为这片热带雨林增添更多绿意。(完)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2008-2012 www.china-eu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