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清淡的阳光洒在水塘上,泛起星星点点。31岁的戴春彦牵着一双儿女走上了堤坝。
堤坝约莫500米长,2米多宽,下午和傍晚常有人来散步——但这是中午12点,养殖户王青松正骑着摩托车打算去谭家村送三只鸭子,在堤坝上和戴春彦迎面碰上了。
“她看着我,我看着她”,两人面面相觑,“我以为她认识我,但我又不认识她”,匆匆一照面,王青松什么也没说,继续往前走了,他注意到这个年轻女人拎着两个黄色袋子。
直到五分钟后,他从谭家村返回,又碰到戴春彦三人,她们还逗留在原来的地方。“她又看着我,用一种怪怪的眼神,眼睛直直的。”王青松心里咯噔了一下,但很确定,自己不认识她。
王青松走后,大约中午一点多,另一位路人路过,目击到这对母子坐在池塘边的杨树底下,母亲教孩子唱歌。但二十分钟后,王青松第三次路过堤坝时,再没有看到他们。只剩下那两个黄色袋子,留在了杨树边上。
他不知道,这里刚刚发生了悲剧的一幕。
最后一天
10月10日早上,湖南新化琅塘镇晚坪村。
嫁到本村的媳妇戴春彦看上去心情不错,她说要去广州、深圳一带打工,在这之前,想回娘家一趟。公公何方骑摩托车送孙子去幼儿园后,便载着她和孙女回了14公里外的娘家团结山村。
大约上午9点多,戴春彦到了表嫂王春琳家,当天正是琅塘镇赶集,两人相约同去镇上逛逛。
戴春彦跟王春琳提起南下打工的想法,王春琳劝她不急这一时。两人聊着家常,戴春彦有说有笑,期间她女儿说想吃小笼包,王春琳就买了一块钱的给她吃,戴春彦什么东西也没买。
赶完集后,她们回了王春琳家。坐到10点多,戴春彦起身离开,说去姑姑家看看,走上马路时,她还回头跟表嫂喊,“我去广州给你打电话啊”!
11点左右,戴春彦回到距离娘家10公里的谭家村,儿子在谭家村幼儿园上小班,刚从县城转来才几天。戴春彦跟幼儿园老师说,想带儿子去买双新鞋子,然后就送他回来。
母子三人在幼儿园吃了午餐,两个小孩吃的饱饱的,戴春彦几乎没吃什么东西。不到12点,她就带着儿子和女儿离开了。
水塘位于谭家村和大龙村交界处,与资水河隔着一条堤坝。戴春彦走上了堤坝,一位路人看到他们,在堤坝上来回徘徊。
12点27分,有人发现戴春彦更新了朋友圈,这是一封绝笔信:“我是幸福的离开,追随爱的人离开。说好的一起慢慢变老,一起离开,怎么能舍得你单独离去呢,所以宝贝,老婆来陪你了,我只想一家四口在一起……我更没有勇气承担外界的压力言论而活着……我已经被逼的没有选择、没有退路……”
戴春彦绝笔信截图
事发地大约100米处是一家养猪场,老板戴育平此时没有听到任何哭闹,和其他声响。大约2点左右,他从养猪场走出来,只看到杨树下的两个黄袋子。等他再往前走时,已有民警在调看监控。
下午五六点,堤坝上围满了人。一条蓝色的小船,在堤坝左边的资水河里打捞。打捞人王林说,资水河的水深,大家都以为她们掉入了这里。
水很凉,打捞队很晚才离去,次日上午,他们决定在水较浅的水塘作业。这里水深大约一米,其中一半是淤泥,上面漂着水葫芦。
水塘只有一米多深,水面漂着水葫芦。
戴春彦被发现时,身上背着那只黑包,腿有些折了,那是上午10点多。大家把她拖到岸边,又发现水下面沉着两个小孩,用布绳子面对面的捆绑在一起,正是戴春彦的儿子和女儿,男孩的头上还套着一只蓝色的塑料袋。堤坝上“所有人的都流眼泪了”。
孤女戴春彦
团结山村的姑娘戴春彦是个孤女。
她5岁时,患有心脏病的母亲生下了弟弟,弟弟不久夭折,母亲随后也过世了。小时候,父亲常在外干农活,或打些零工,她跟奶奶和堂妹戴肖艳一起生活。
戴肖艳说,奶奶很疼她们姐妹,记忆里,她们和奶奶睡在一张床上,晚上一起聊天,堂姐似乎天生不怕冷,就连天冷时穿的也少。
戴春彦念到初一便辍学了,那时,她大约十三四岁,在镇上一家陶瓷小作坊打工,一年后,又返回了学校。
戴肖艳说,戴春彦想读书,但是家里经济压力大,她成绩也不太好。2004年,初中毕业后,戴春彦在镇上待了一段时间,后来南下深圳打工,在那待了七八年。
戴春彦有一张白皙而端正的脸,在堂妹戴肖艳的印象里,堂姐爱美,每次回来,都带回很多新衣服、包包、鞋子,有些还送给了她。戴肖艳当时念高中,堂姐一回家,两姐妹就窝在被窝里,聊彼此的见闻。
戴春彦的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挣不到什么钱,有时一天几十块,有时候一分也没有,妻子过世后,他常年酗酒,不怎么管女儿,后在戴春彦18岁左右时骤然离世。
婶婶杨继华觉得,艰辛的生活让侄女养成了隐忍、内向的性子。“有什么事从来不跟我们说”。
奶奶是戴春彦在父母之外最亲的人。为了给孙女一个家,奶奶一直守在旧房子,“不想让她觉得是孤儿”,戴春彦另一位堂妹戴肖肖说,政府每个月给奶奶发放几百元的低保金,奶奶很节省,一个人在家时,就拌点辣椒下饭,希望能省钱,给戴春彦做嫁妆,嫁个好人家。
2012年左右,83岁的奶奶过世,很少流露感情的戴春彦哭了。很长一段时间,她精神萎靡,“一天三四个电话”打给在外地工作的戴肖艳,感叹自己的凄苦,“奶奶去世了,爸爸妈妈也不在了……”
奶奶过世时,留下了1万多块钱给戴春彦,给她做嫁妆。那时,戴春彦已经26岁了,在农村算“大龄剩女”了。
杨继华说,他们给戴春彦介绍的相亲对象“上下有100个”,她就看中了何辉。
1985年出生的何辉,比戴春彦大两岁。戴肖肖第一次跟堂姐去见何辉,对他的初印象是:个子大约一米七几,很瘦,很会说话。
相亲认识没几天,何辉跟媒人说中意戴春彦。此后两人开始交往,从晚坪村到团结山村,开车要半个多小时,恋爱时,何辉常骑着摩托车往戴家来看戴春彦。
那时,戴春彦跟二叔一家住在一栋楼。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戴家人觉得何辉家里条件不好,不同意他们结婚。杨继华说,侄女“一根筋”,有一次,她说了下何辉,戴春彦就生气地跟着何辉去了何家,一去就去了一个月。
家里的叔叔婶婶拗不过她,只得同意了他们的婚事。
戴春彦曾对戴肖肖说,何辉家有四兄妹,她嫁过去后,就也有兄弟姐妹了,“有什么事,可以相互帮忙”。
争吵与温情
戴春彦和何辉订婚时,“也没有打猪肉牛肉,只买了一挂鞭炮,两箱罐头,两箱酒”。公公何方说,因为戴春彦无父无母,就由叔叔婶婶做主,彩礼给了6万8,按农村的习俗,又给了1万块钱给新娘买“三金”。
2013年农历2月15,戴春彦和何辉结婚。婚后不久,夫妻俩去到广东打工。有一次,杨继华接到戴春彦打来的电话,说何辉打她,“我问,他为什么打你,她说她也不知道”。跟何辉一家熟识的周峰也说,夫妻俩以前经常吵架,何辉有时吵完架就失联。
但他们的生活似乎一面充满家长里短的琐碎与争吵,又一面不乏夫妻恩爱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