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侨乡传真

江门“1+15”新政引才育才升级 以“智造”振兴制造

2018年01月25日 15:34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大 ↓小

  江门引来“最强大脑” 以“智造”振兴制造

  “我们要以院士工作站的挂牌成立为契机,推动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置发展,并争取在其他先进制造领域也取得突破,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作出更多应有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应红在仪式上致辞说。去年12月5日,李应红主导的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置院士工作站在珠西创谷揭牌成立,成为江门市首个环保产业院士工作站。

  近年来,江门着力打造人才强市,推出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除了引来李应红这样的高端人才之外,还吸引了许多高层次人才落户,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李阳在江门设计出国内首条自主研发和建设的量子点膜生产线;“新会杰出人才奖”获得者黄生权开发与应用自动灯检机,开创不透明中草药口服液高速自动灯检技术的先河;新会康宇测控仪器仪表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海全带领团队研发的SSI输出磁致伸缩线性位移传感器为国内首创……

  江门成为引智“强磁场”,在打造人才高地的路上,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带动江门产业从传统的“制造”向“智造”转变,带来一系列的新发展机遇。

  “1+15”人才新政 打造引才育才升级版

  “江门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对人才的招引力度也越来越大。我看好这里的发展。”因为看好江门微生态医疗项目发展前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郝占西去年来到江门就业。郝占西是江门近年来引入的博士之一。

  重金引才,出台人才条例,发放人才电子绿卡,提供人才公寓……近年来,江门打破户籍、地域、学历职称等壁垒,制定实施了《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若干意见》,配套制定《江门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和评定办法》等15项政策,形成“1+15”人才新政体系,大力筑巢引凤。

  “人才配套政策在很多方面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在海外人才的引进(资助)方面,江门把项目资助的门槛降低到学士学位,这一项是新的突破。”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季仙华认为,政策红利会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到江门发展。

  以政策为导向,江门还健全了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成立由江门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及其他分管市领导任副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人才工作考核上,江门还将人才工作纳入对市直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和对县域领导班子经济社会发展考核的内容,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责任制。

  在形成“1+15”人才新政体系的基础上,人才工作保障和激励力度也在不断增强。2017年,江门全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超过1.6亿元。全市共认定、评定1872名高层次人才并发放人才电子绿卡,享受人才相关待遇;向6个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创业项目、7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5所市直培养产业人才院校、21家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7名博士后、35名高层次人才发放人才补贴和创新创业资助共计2365万元。

  “江门市政府很重视产学研合作,对于一些好的政策,相关部门还会主动向我们推介,比如在创新能力提升和专利申请方面提供帮助。”广东江粉磁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陈中艳博士及其团队所主导的超薄柔性铁氧体磁片项目为江粉磁材进一步深入消费电子产业链提供了助力,去年该团队获评江门市创新领军人才,并获得100万元资助。

  陈中艳表示,来到江粉磁材后,她对江门的人才政策越发关注,现在看到一些好的政策,都会告诉师弟师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江门发展。

  硬软件齐抓 全面提升服务

  2017年12月29日,江门人才岛开工仪式在位于江门市蓬江区的潮连岛举行,现场签约13个项目,总投资51亿元,正式吹响了人才岛全面动工建设的号角。

  作为西江的一个江心绿岛,潮连岛计划建设三条过江隧道连接江门市区、荷塘镇及中山古镇,未来5年将投入超过300亿元开展建设,打造人才教育、人才培训、人才乐业、人才安居、人才数据、人才流通六大专项服务以及智慧岛、综合保税区两个支撑体系,聚焦发展育才、聚才、云才三大类业态。

  除了打造“人才岛”之外,江门由市财政投资2000万元,选址万达广场建设全国首家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办公服务平台;省、市共建投资6000万元建设博士后“双创园”;一次性投资6000万元购置134套人才公寓,让引进的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可拎包入住……系列硬件设施的建设为高层次人才发展提供了完善的载体。

  在软件制度上,江门还创新市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由市四套领导班子分别“一对一”联系高层次人才,拓宽人才建言献策渠道,在地方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这一两年来,我觉得政府对人才的支持力度和重视程度,上了很高的台阶,可以和广州或深圳最发达地区竞争了,我们做技术的人都感到非常欣慰。”由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联系服务的王贤文博士2016年入选“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王贤文表示,领导联系服务专家是很好的举措,市委书记都来关怀江门的人才,体现出领导不仅很重视人才政策,还脚踏实地地执行推进,这让他备受鼓舞。

  为提供针对人才的“一对一”贴心服务,江门全市普遍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区(窗),服务包括人才认定调动、津补贴申领、快捷政务、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保健等,建立人才、项目需求对接服务机制,构建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实施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制度,大大提升了人才对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016年底,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李勇就是被蓬江区的诚意打动,决定让团队落户于此。仅用半天时间,蓬江区就通过引才绿色通道,帮李勇完成了江门市桥博设计研究院的选址、注册和领取公章等流程,让其顺利落户蓬江区珠西智谷核心区——火炬高新技术创业园。之后,李勇团队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申报项目“钢桁腹组合PC梁及其施工方法”,被授予广东省专利优秀奖项目;李勇本人也荣获广东专利奖“发明人奖”。

  形成人才聚集 科技提升效应

  江门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从“千人计划”人才的引进可以看出。数据显示,江门“千人计划”人才在2016年实现“零的突破”,到了2017年底大幅增长为12人。

  政府对科研创新的“大手笔”投入,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才看到地方发展的前景所在。去年,着力发展激光产业的蓬江区就由下属国资公司出资,与姚建铨的院士团队共同成立江门珠西激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运作院士工作站及研发中心,推进技术研发及成果产业化。按计划,国资公司将分期投入数千万元资金。

  为此,将近80岁高龄的姚建铨不仅4个月3次来到蓬江指导,还带来了自己的两名已成为高校教授的学生。“这两位教授虽然很忙,但他们已经答应我每年要在这里工作7—8个月,一个人在江门负责总部、生产基地,另一个人在深圳负责研发基地。”姚建铨表示,自己培养了一批博士生,现在正考虑把其他学术上有成就的学生引进过来。

  除了学术泰斗发挥自身影响力为江门吸引人才之外,近些年在江门创新驱动政策扶持激励下涌现的研发机构,也正积极发挥着为本地招才引智的作用。

  固高科技联合蓬江区政府,在2016年2月于江门注册成立珠西智谷智能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着力打造公益属性的共性技术平台。目前,研究院主要是立足运动控制、传感、工业网络技术等核心技术研究,针对珠江西岸传统制造业转型机遇,在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开展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生态体系建设,不仅吸引到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院士丘立这样的学术“大咖”坐镇,还引入了13个智能制造领域的创业团队,深度介入LED、粉末冶金、五金、家电、建材等产业的升级转型,大幅提升各领域设备智能化水平。

  数据显示,江门吸引高层次人才落户带来的人才集聚效应和科技提升效应已逐步显现。2017年,江门本地院士工作站数量从3个跃升为7个,实现了超过130%的增长。江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74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23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达21家,众创空间达24家,均比2016年翻了一番。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38%。(陶然 戴惠甜)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2008-2012 www.china-eu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