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惠州3月31日电 题:清明前后广东惠州吃艾粄流行于上千年的习俗
记者 宋秀杰
“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是流行于客家地区上千年的习俗。在著名侨乡、广东惠州客家人聚居地,土生土长的惠州人重视清明节的程度着实不一般,从家家户户挂柳枝保平安到清明拜山聚食,从市场热销艾草到自制清明粄,惠州的清明节传统习俗充满地方韵味。
3月31日,记者在广东惠州市惠城区马安鎮新乐大道江南市场就见到了多家小吃铺、档口做艾粄和卖艾粄的,食客络绎不绝。
一到该市场门口,就看到了一家售卖清明粄、艾角的档口。热气腾腾的艾粄艾角放在青竹叶上,被摆在摊档前显眼位置。绿油油的艾粄是扁圆形,艾角有些像大个饺子。除了无馅料的,还有萝卜、绿豆口味的,其中无馅料和绿豆馅的是甜味的,而萝卜馅的则是咸味的。
档主说,清明粄1元一个,艾角2元一个。这几天清明节快到了,清明粄和艾角开始变得特别好卖,生意越做越红火。
档主说,虽然市场上销售的清明粄越来越多,但也有不少市民自己买来新鲜艾草在家做起了清明粄。她档口卖的艾粄,主要是在市场上买来新鲜艾草做的,做清明粄主要材料有艾绒或新鲜的艾草、糯米粉。
档主说,清明粄有甜有咸,她做的是甜的。她把新鲜的艾草洗净晾干,随后把艾草和煮开了的水和在一起,利用榨果汁的机器绞碎。传统的办法是将新鲜的艾叶放在干净的畚箕上使劲搓,将艾叶苦涩的汁水搓走,但她比较喜欢艾草最原本的味道,所以就没有去苦。
档主提醒食客,若不喜欢苦涩的味道,可以先用开水烫一遍艾叶再进行捣碎。随后,用一些糯米粉和在一起揉搓,虽然工序简单,但糯米粉的量要放多少、如何均匀揉搓,都要经验。所以,揉搓粉团粘度适中后就可以用来做清明粄的皮了。取一小段粉团揉捻成皮,再把研磨过的芝麻碎和花生粒作为馅料包裹“皮”内,再次揉圆,稍稍压平些就可以了。
档主说,没有馅料的清明粄,直接用糖和艾绒、糯米团和在一起,压扁后上锅蒸就行了。有馅料的则分为甜味和咸味。甜味的馅料是炒熟的芝麻、糖。咸味的馅料是萝卜丝、葱头、腊味等。
除了添加糯米粉外,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适当添加一些米粉。蒸煮20分钟后就可以拿起一个来尝鲜。艾叶的青草香扑鼻而来,咬上一口十分可口,先甘后甜。
邱瑞国在惠州市惠城区桥西市场秀水湖经营一家卖敛糕、艾角、清明粄等惠州传统清明小吃的小食店。比起往年,他的生意好多了,他坐在小食店门口,时不时接待一下前来购买敛糕的食客。
邱瑞国说,“如今吃清明粄和敛糕这类传统小食的人不多了,订单越来越少,对于清明节的小食,像清明粄、艾角、敛糕,年轻一辈都已经开始不爱吃了,而老一辈喜爱这些小食的,自己都会做。
据介绍,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这是流行于客家地区上千年的习俗,客家人由于长期生活在青山绿水中,对“青”极富联想和寓意,在清明节以吃清明粄为定俗。在清明节,到野外采摘艾叶,剁烂成浆后与米粉和糖做成粄糕,蒸熟后当作早点吃特别畅销。由于艾叶有祛湿、健脾胃的功效,所以有了吃清明粄身体强健之说。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艾叶的保健作用越来越受人们欢迎,艾食文化也在饮食行业中增添了新意。如今,在广东惠州各大饭店、酒楼,厨师除推介艾粄,还把艾叶做成糕点、艾叶汤、艾叶饺、艾叶煎蛋等美食,深受顾客特别是女性的青睐。(完)